中国基层党建网广东频道

本网讯 2021年12月31日教育部提出融合教育作为推进新时代特殊教育的崭新方式。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邓猛:广义的融合教育其实不单单针对残疾人,还有其他的”处境不利”人群,它主要强调教育的公平性、包容性、合作性。我们年级就是依据广义来实施融合教育研究的。以下用高一年级的教育来阐述。

一、深入拓展融合教育的内涵和界限,理解国家相关政策,为创造一个既有主题思想,又有多元化环境的融合教育提供开展依据。

1.据“弗罗斯特法则的社会学——把握界限”。对于高一新生,如同描绘蓝图前的白纸。入校接待前,年级就谋划好融合教育内涵和规则界限。简单地说,就是学期初,学校对学生在纪律、学习、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培训,让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高中学习状态。这个操作除了使师生、家校互动了解之外,还为我们确认了哪些学生需要帮扶等信息,从而为后续的分班分组等提供了依据。

2.融合教育的概念源于人们对平等、公正、包容、合作的追求,这是开展融合教育的主题思想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,了解国家政策,寻求融合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法规依据。

(1)融合教育是1994年于瑞典的一个特教会议提出的教育声明,我们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了融合教育的做法,因此我们借助鲁迅先生的“拿来主义”,深入学习前辈有关于融合教育的相关成果。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创建了史密斯原则——竞争与合作,提出“竞争使人进步最快,合作让人得到最多”等。这非常符合融合教育的精髓,能为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堂分组教学提供参考价值。

(2)学习领会国家教育政策,也是开展融合教育的依据。我们国家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的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,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……到“习近平在2023年9月16日的《求是》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《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》”中论述到,“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,更好满足群众对‘上好学’的需要。”在这一系列的国家的政策中可见,融合教育是落实公平教育的崭新方式。若我们科研小组把握住国家教育政策,就能搭上国家推进的科研快车,与时俱进,走在融合教育的前沿。

二、利用信息技息调查、分析学生的特殊需要,将有相同需要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兴趣小组,筹备和应用教育资源,引导他们建立共同信念。

1.调查学生特殊需要,建立兴趣小组要对口。洛克忠告(管理学)——规定要合理精确。年级依据信息技术调查统计“学习类”、“运动类”、“文艺类”兴趣小组的情况,结合学校场地、设施、设备,以及学生需求情况,斟酌细分。例如“学习类”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……兴趣小组,“运动类”有篮球、排球、羽毛球……,“文艺类”有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……

2.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开展融合教育的基石。“理想信念是支柱,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”,共同信念是融合教育的行动指南。例如开展“学习类”兴趣小组活动,追求在学习上有突破的同学组成小组,其中在人员组织方面,备课组长老师指导该科兴趣小组,学生会主导开展;在活动功能方面,起到“培优扶差”、“激发学习的兴趣”、“培优团队精神”的作用;在资源共享方面,他们除了分享自己购买的学习资源之外,还会众筹款购买自己小组所需要的资料来共同研讨。例如选“政治科”的兴趣小组,还有部分选“语文科”的组员、学生会的成员等,他们就成立一个“读报社”,除了组织阅读《南方日报》之外,还自行征订了《茂名晚报》报刊,每周课外一次研讨。他们在充满自由、活跃、快乐的氛围中演讲、讨论。心中有信念,报刊的每一个议题,都可能在讨论中碰出火花,这时候无论个人成绩是否高低,也无论彼此是否熟悉,他们都在活动中融合为一体。这样不仅帮扶了“特殊学生”,还能了解时政,关心本地民生和国家大事,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,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才、阅读和写作能力。

三、构建班级分组教学模式与兴趣小组活动模式相结合,利用信息技术优化“因材施教”和“融合教育”的相关要素,推进融合教育。

“正态分布”是班级的学生成绩表现,即中间成绩的学生占大多数,成绩“特尖”和“特后”的学生占少数。面对于这种状况,要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提高课效益,教师授课往往主要是面对大多数学生开展的。这常会造成“尖子生吃不饱,后进生吃不到”的现象。这也是对后进生可能会造成焦虑等心理问题之一。例如我们根据教育上级部门要求调查特殊学生情况,就发现每个班几乎都有五、六个学生存在心理问题,或亲子关系紧张、身体重大疾病等问题。怎么样解决?

利用信息技术调查问卷学生、家长与融合教育相关的要素,然后继承与发展孔子圣人的“因材施教”,可以解决。

1.学生是“什么材”?以调查为准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对学生及家长对行多维度调查问卷,例如利用“微信的小程序班小二”调查各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,有什么兴趣特长,睡眠时间,是否吃早餐,是否有疾病,是否每天锻炼一小时,亲子关系,是否离异家庭,等等。然后将这些数据整理,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调出参考决策。比如我们根据调查情况,发现学期初相当多的学生不吃早餐,睡眠时间不足,每天锻炼少于一小时。常言道,“身体是革命本钱”,“吃与睡”对学生的身心、学习都会影响很大的,这种现象必须改变。

2.课外兴趣小组怎样“带”?建章立制,然后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、引领作用。例如前面所举的学生调查问卷情况,我们提出“五好”策略。也就是“吃得好、睡得好、锻炼好、心态好、学习好”。并且将这调查情况反馈给学校,然后由学校调整作息时间,延长了早餐时间和晚休时间。另外年级建立了“学习类”、“运动类”、“文艺类”的兴趣小组。利用“学习类”兴趣小组,指导优秀学生传帮带落后学生学习;利用“运动类”兴趣小组,引领学生每天保证一个小时以上锻炼;利用“文艺类”兴趣小组,激发学生心情愉悦。而各类型的兴趣小组,都可能会存在心理或成绩问题的学生,如何帮助他们呢?正如“史华兹论断”——利用兴趣小组的融合功能,“把坏事变成好事”,让特殊学生体会到,面对挫败,不能自暴自弃,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,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团队在支持。

3.课堂分组教学怎样“教”?小组人员构成、成员互动、任务与评价解决。以物理教学为例,小组人员构成:物理成绩优秀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,次之为副组长;两名中等成绩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;两名被帮扶对象为纪律委员(由他律变自律)。小组互动:学生间互助能力是由上向下兼容的,即优秀学生就能带动中等和后进生的学习。小组任务与评价: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水平也是由上向下兼容的。即优秀学生任务是应用物理规律解决课本及资料的典型题,而他大概率能解决中等生任务;而中等学生任务是解决课本例题,而他大概率也能解决特殊学生的任务;最后特殊学生任务是完成资料书的概念、规律的知识点填空。这样做使每位学生都是只完成一项学习任务,让他们觉得很公平,同时也避免了特殊学生产生自卑心理。这样的教学模式,能使“尖生吃得饱”,“中等生有机会变尖生”,“后进生有得吃”。达到了融合教育的部分目标。

信息化及至人工智能在辅助教育的使用,是随着是社会科技的发展而深度嵌入,尤其是Ai技术更“懂得”特殊学生的需要。因此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融合教育,是值得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方向。茂名市电白区水东中学:刘武昌 莫雪娜

最新新闻

热门新闻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