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基层党建网广东频道

本网讯 今年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新质生产力,强调:“积极培育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积极培育未来产业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增强发展新动能。”新质生产力虽然是就“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理论和实践创新”而言的,但对高校党建体系建设同样适用。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,相互促进的关系。高校党建体系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制度建设、文化建设等多方面。这些方面相互联系、相互支撑,共同构成了党建体系的完整框架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,高校党建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质生产力方向,强化党的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,推动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繁荣进步。

一、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创新与实践

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。对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而言,一是深化理论学习。组织高校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特别是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,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。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工具,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学习和讨论,提高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和有效性。二是强化创新理念。通过举办创新论坛、研讨会等活动,鼓励党员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,分享创新经验和成果,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将创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,鼓励师生在科研和学习中不断探索新方法、新途径。三提升科技素养。针对新质生产力涉及的关键技术领域,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,开展专题培训和科普讲座,提升党员的科技素养和应用能力。鼓励党员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,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认识。

二、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优化与效能提升

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依托健全而高效的组织架构。对于高校党的组织建设而言,一是优化组织结构。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,调整和优化党组织结构,确保党组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。在关键科研团队和创新平台设立党组织,加强党对科研方向和创新项目的领导和支持。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。选拔和培养一批懂科技、会创新、能管理的党员,特别是在科研和教学一线的党员教师和学生。通过党员示范岗、党员责任区等形式,发挥党员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。三是促进跨界合作。建立跨学科、跨领域的党组织合作机制,促进不同领域间的交流与合作,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。与企业、研究机构等外部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,拓宽合作渠道,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。

三、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党的制度建设革新与实施

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建立健全的制度支撑。对于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而言,一是完善激励机制。制定和完善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,如科研奖励、职称评定、项目支持等,激发党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活力。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,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作为重要评价指标。二是创新管理体制。探索高校党组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新职能和新作用,创新党组织参与科研管理的途径和方法。通过制度创新,提高党组织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率,确保党的政策和决策在高校得到有效执行。三是加强制度执行。加强对已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,确保制度落地生根,发挥应有的作用。对于新制定的制度,及时组织培训和宣传,提高党员和师生的制度意识和执行力。

四、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党的文化建设路径与策略

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文化建设的深度涵养。对于高校党的文化建设而言,一是培育创新文化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,大力弘扬创新精神,鼓励师生不断追求科技创新和学术突破。通过举办创新竞赛、科技节等活动,营造积极向上、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。二是强化价值引领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,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三是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点,开展主题教育活动,如“科技与责任”、“创新与奉献”等,提升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。四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。利用高校的文化资源和科技优势,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,如开展科技艺术展览、科技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。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播,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,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。

当前,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,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。高校党建体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各项工作,确保党建体系科学化、系统化、规范化,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提供坚强保证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。(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:杨露

最新新闻

热门新闻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