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基层党建网广东频道

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。

今年以来,许多地方在谋划部署工作时都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。新质生产力很重要,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,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、支撑力,比如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。

问题是新质生产力到底该怎么发展?

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科研条件不尽相同,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地方实际,必须因地制宜,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发展。也就是说,发展新质生产力,既要积极作为,也要有所不为,尤其需要防止三种错误倾向。

一是忽视、放弃传统产业。

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%,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,提供了规模可观的就业岗位,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,再尖端的设备也离不开螺丝轴承,再重大的项目也少不了工程机械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放弃传统产业,而且传统产业不等于“低端产业”。一直以来,只有落后的产品,没有落后的产业,点燃创新引擎,传统产业也能基业长青。

二是一哄而上、重复建设。

新质生产力不可能凭空产生,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土壤和创新环境。一些地方发展底子还比较薄弱,却热衷于蹭热度,什么产业热,就上马什么。如果脱离地方发展实际,盲目推进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的发展,片面追求数量规模,“捡到筐里就是菜”,很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、无序竞争、泡沫化,形成新的“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”,造成巨大的浪费,反而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
三是未立先破、大干快上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过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既要坚定不移,也要稳中求进、先立后破,而不能脱离实际、急于求成,搞运动式的“大干快上”;更不能把手里“吃饭的家伙”先扔了,结果新的“吃饭家伙”还没拿到手。

总之,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风口,大干快上、一哄而上容易,难的是因地制宜、量力而行,既保持满腔热情也尊重发展规律。

最新新闻

热门新闻

友情链接